劳育课程||巧手随心动,情怀木作间
保定市美术中学2020-01-07
自教育阳光下 别样自课程
我校将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有机融合,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,结合学校自教育实践,形成两大课程体系:
一类是建构“自”的课程,即通过提升学生在基础领域中的人文与社科素养,使其明晰自我概念、提高自我意识、确立自我形象、增强自我力量的课程。
另一类是自建构的课程,即由学生自主开发或参与开发的课程。让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,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、实践能力与组织能力等。
劳育课程
基于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的要求,对学校课程进行整合,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,确保更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、多元化学习成为可能,实现教育课程化、课程特色化。在自教育思想的指导下,我校研发了适应学生发展和满足学生选择的自教育课程,包括起航课程、素养课程、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,让学生在丰富的课程群中得以自然成长,多元发展。
劳育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,使其获得积极地劳动体验,形成良好的劳动技能素养为目的的一门课程。劳育课程教学依托于生活实践,将劳动教学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,在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。目前,我校已通过项目负责制征集劳育课程的开发者,教师、家长与学校后勤部门正在积极开展诸多与生活实践相关的课程,如厨艺课、木工课、电工课、安全驾驶课、家政课等。
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,家长对孩子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,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,英语、钢琴、舞蹈、绘画……就是为了孩子将来可以多才多艺。
可以说现在的孩子相比于知识和才艺,所缺乏的是动手能力。所以,我校开展木工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。
木工,是指尖上的思考,是手与思的舞蹈。
“木头能做些什么呢?我们为什么要上木工课?”
同学们好奇地看着盒尺、改锥、电钻,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。“木头可以做桌椅板凳,盖房也可以。”“衣柜想与众不同,那就自己做啦!”……同学们眼睛发亮,期待自己很快就学会这门本领,仿佛下一刻就能雕梁画栋。
锯子、锤子、钉子、螺丝刀、电钻,在家长眼里,这些都是孩子、尤其是女孩子应该敬而远之的东西,怎么可以让孩子动手触摸、操作呢?
但是这些却都出现在我校木工课的课堂,总务处马腾飞老师和刘彦增老师指导同学们正确的操作方法,让同学们知道如何正确使用并确保自身安全。
爱玩是孩子的天性,这群大孩子都保留着爱玩的天性,自己动手操作比什么都有意思。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,学习如何用锯子锯木头,如何使用锤子把钉子钉在木头上。在木工课上只有自己动手,才能“丰衣足食”,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和释放。
木工课堂叮叮当当,一个个小木工认真地创作。小组内成员协同合作,用盒尺精确地测量数据,并认真记录。
电钻这种男生专属的工具,却被女生跃跃欲试,巾帼不让须眉。
最后,同学们看着自己制作出来的作品,欣喜之情溢于言表,纷纷表示,木工课,真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