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在中国,敦煌学在世界:记张一丁班研学课程——参展“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”
保定市美术中学2019-06-03
二十二年来,美中自觉肩负“为未来的画家、设计大师奠基”的使命,秉持“让有幸来到美术中学的学生全部考入八大美院、著名艺术院校、重点大学,并期望他们主宰一生的命运,支撑未来中国的美术事业”的办学理想,成就“自己创造未来”的学生。
凝练了“自然而然、自如其然”的自教育学校文化;创建了“自治自律,凝心聚力”的自教育管理系统;研发了满足学生选择,“自我选择,自我构建”的自课程体系;建构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,“自本自主,自由自在”的自本课堂模式;锻造了“自觉自动,自主成长”的教师团队,创造了美术基础教育界的奇迹。
我校将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有机融合,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,结合学校自教育实践,形成两大课程体系:一类是建构“自”的课程,即通过提升学生在基础领域中的人文与社科素养,使其明晰自我概念、提高自我意识、确立自我形象、增强自我力量的课程。另一类是自建构的课程,即由学生自主开发或参与开发的课程。让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,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、实践能力与组织能力等。
研学课程,是我校开发的自建构课程之一。2016年12月,教育部等部门印发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,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。研学课程是通过让学生自主选定旅行主题、参与活动计划与组织管理,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亲自体验与感悟,从而丰富学习内容,提升学习效果的体验式课程。研学课程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、情感体验的丰富、价值观念的构建以及主体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。该课程关注知行合一、回归生活世界和注重综合学习的理念,同时凸显了真实性、综合性、整体性等特征。
实现研学课程的目标,需借助于合适的场所与基地,通过环境的育人功能,来实现自身学习。为此,在场所选择上,学校基于办学实际,努力挖掘和整合乡土资源,突出乡土乡情特色,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互助互通,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,体现内容广泛性,时空广域性,构建“行走家乡”的研学课程。
敦煌莫高窟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,是敦煌艺术精华的浓缩,集中体现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和精神。
2019年5月15日,我校高二年级张一丁班师生一行赴河北大学美术馆,参展由敦煌研究院、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、河北大学联合举办的“亘古长存·沙漠中的美术馆——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”,师生近距离欣赏和学习敦煌艺术,感受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。
此巡展在河北省高校展出尚属首次,展出敦煌壁画数字高保真复制品40幅以及在敦煌莫高窟也无法观看到、极具艺术意义的1:1高保真复制洞窟。
师生徜徉在展馆,仿佛梦回隋唐,被莫高窟壁画的艺术气息深深感染,更为匠人们的匠心精神所打动。
敦煌莫高窟,这座始建于公元366年的佛教洞窟,保留下了4世纪至14世纪共计4.5万平方米的精美壁画,青绿山水,飘舞飞天,美不胜收。同学们纷纷惊叹:少有考虑透视,中国传统绘画仅靠充满想象力的线条就创造出绝佳画作。
敦煌,是一个神圣的名字,是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,中国、印度、希腊、伊斯兰文化在这里相遇。敦煌是艺术的殿堂,公元4至11世纪的壁画与雕塑,带给人们极具震撼力的艺术感受。
敦煌又是文献的宝库,在数以万计的赤轴黄卷中,蕴藏着丰富的文献资源,汉文、古藏文、回鹘文、于阗文、龟兹文、粟 特文、梵文,文种繁多;内容涉及政治、经济、军事、哲学、宗教、文学、民族、民俗、语言、历史、科技等广泛领域。
“今天的艺术家仍需好好学习民族的东西,了解莫高窟这座一千多年承前启后的艺术长廊,让有中国特色的设计走得更远”,这是此次研学的主旨之一。
敦煌在中国,敦煌学在世界。
- End -
自 己 创 造 未 来
保定市美术中学
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生源基地实验学校
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全国文明单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