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中新闻

新闻速递

当前位置:首页>美中新闻 > 新闻速递 >

美中最美研学记:品韵“天下第一崖墓”宏大壮阔,纵享十里桃花盎然春意

保定市美术中学2019-05-31

自教育阳光下,别样自课程

二十二年来,美中自觉肩负“为未来的画家、设计大师奠基”的使命,秉持“让有幸来到美术中学的学生全部考入八大美院、著名艺术院校、重点大学,并期望他们主宰一生的命运,支撑未来中国的美术事业”的办学理想,成就“自己创造未来”的学生。

凝练了“自然而然、自如其然”的自教育学校文化;创建了“自治自律,凝心聚力”的自教育管理系统;研发了满足学生选择,“自我选择,自我构建”的自课程体系;建构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,“自本自主,自由自在”的自本课堂模式;锻造了“自觉自动,自主成长”的教师团队,创造了美术基础教育界的奇迹。

我校将国家课程、地方课程、校本课程有机融合,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,结合学校自教育实践,形成两大课程体系:一类是建构“自”的课程,即通过提升学生在基础领域中的人文与社科素养,使其明晰自我概念、提高自我意识、确立自我形象、增强自我力量的课程。另一类是自建构的课程,即由学生自主开发或参与开发的课程。让学生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,在活动中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、实践能力与组织能力等。

研学课程,是我校开发的自建构课程之一。2016年12月,教育部等部门印发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,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。研学课程是通过让学生自主选定旅行主题、参与活动计划与组织管理,在自然和社会生活中亲自体验与感悟,从而丰富学习内容,提升学习效果的体验式课程。研学课程对于学生认知能力的提升、情感体验的丰富、价值观念的构建以及主体性的形成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。该课程关注知行合一、回归生活世界和注重综合学习的理念,同时凸显了真实性、综合性、整体性等特征。

实现研学课程的目标,需借助于合适的场所与基地,通过环境的育人功能,来实现自身学习。为此,在场所选择上,学校基于办学实际,努力挖掘和整合乡土资源,突出乡土乡情特色,加强与相关单位的互助互通,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,体现内容广泛性,时空广域性,构建“行走家乡”的研学课程。

今日,我们领略一堂别样的自建构课程——高一年级刘元元班和吕薇薇班组织开展的研学课程。同学们都心向往之,课前,师生埋头对满城汉墓和顺平桃林花海做足了功课。

同学们了解到,满城汉墓亦称中山靖王陵,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王后窦绾之陵墓,举世闻名的“金缕玉衣”、“鎏金长信宫灯”、“错金博山炉”、“鎏金银蟠龙纹铜壶”、“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壁”就出土于此。该墓凿山而成,气势恢宏,举世罕见,在目前我国发现的汉代墓葬中保存最为完整、结构最为复杂、规模最为宏大,被称为“天下第一崖墓”。

位于太行山东麓的顺平县是林果大县,果树面积近30万亩,仅桃园就有20万亩,2001年8月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“中国桃乡”。

仲春时节,万亩桃花竞相开放,争奇斗艳,绵延起伏百里不绝,沿途近百里,时时闻花香,处处是桃源,迎面花海,处世忧愁,随即而去。真是“人间四月芳菲尽,桃花依旧笑春风”。

最美研学记

自在青春,美在身旁。暮春四月,春色正浓,刘元元班和吕薇薇班师生一行去往满城和顺平研学,品韵“天下第一崖墓”的宏大壮阔,纵享十里桃花盎然春意。

冀中满城之西,有山曰陵。南观如凤,北望如龟。九龙盘石,三峰擎天。掖太行山之雄风,纳白洋淀之神韵。钟灵毓秀之地,风藏气蕴之所。

——摘自《满城汉墓发现记》

位于保定市满城区的满城汉墓发掘于1968年,是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之一,是在国内外都有显赫声誉的汉代帝王墓。

研学于满城汉墓,观瞻距今两千多年的汉代的伟大工程,同学们对历史的厚重加深了敬畏,对博大的华夏文明报以深深的敬仰。

研学过程中,同学们领略到汉代精湛的挖掘技术。设计非常科学的墓室,兼具巨大考古价值、艺术价值的珍宝、器具,大家纷纷感叹,先人的智慧,到今天也让人赞叹不已。

人间四月芳菲尽, 顺平桃花始盛开。

寻得桃源踏青季,桃红又见一年春。

春光煦暖,桃花开得正艳,同学们在顺平的桃林中,赏花,踏青,享春意,朵朵桃花与张张笑脸,相映成趣。

最美人间四月天,十里桃林醉红春烟。

踏青研学满尽欢,不负春光不负笑颜。

研学感悟,隽永流芳

这季浴满春光的研学课,也得到了家长们的极大好评。研学结束后,同学们把所拍照片分享给父母,家长们欣喜之余,纷纷在朋友圈晒照、留言并点赞。同学们写的研学感悟,在自成长的轨迹中,隽永流芳。在美中自教育阳光下,生长成憧憬的模样。

在这大好春日,刘元元班和吕薇薇班的研学课完美落幕。此次研学课程,学生们尽享春光,收获满满,老师们全程陪伴、悉心呵护也让同学们敬意涟涟。

“美中是你们自己创造未来的生命场,用艺术探寻内心深处对自由的向往。”而自由自在的艺术精灵,令美中,逸趣横生。